近日,谭淑文主任的诊室来了一个发热了2个多月的小患者。他每日除了发热,没有其他症状。家长带他跑了不少的医院,各种各样的检查都做了,没发现什么特殊问题,住院、吃药、打针都试过了,没有效果,愁死家长了。
谭主任详细了解和体查了患儿后,告诉宝妈:孩子可能是患上了“小儿夏季热”,给予开空调及中药调理1周后,宝宝的体温终于正常了。
今天谭主任和大家学习一个夏天特有的病
——小儿夏季热
一、什么是小儿夏季热?
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是婴幼儿在暑天发生的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后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者汗闭为特征。因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发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热。多见于6个月至3岁婴幼儿,发病集中在6、7、8月,与气温升高、气候炎热有密切关系。秋凉以后,症状自能消失。本病若无并发症,预后良好。
二、为什么会得小儿夏季热?
中医认为,夏季热的发病原因在于小儿体质不能耐受夏季炎暑。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善,不能耐受炎暑而发病,但并非感受暑邪,因而无暑邪入营入血之传变变化,至秋凉后可自愈。
三、怎么诊断小儿夏季热?
1. 发热:多数患儿表现为暑天渐渐起病,体温随气温升降波动,可在38℃—40℃之间。发热期可达1—3个月,随着气候转凉,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
2. 少汗或者汗闭:虽有高热,但汗出不多,仅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出,甚或无汗。
3. 多饮多尿:患儿口渴逐渐明显,饮水日增,24小时可饮水2000—3000ml,甚至更多。小便清长,次数频繁,每日可达20—30次,或随饮随尿。
4. 其他症状:病初一般情况良好。发热持续可伴食欲减退,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或伴倦怠乏力,烦躁不安,但很少发生惊厥。
四、怎么预防与护理?
1. 患儿出现高热时可适当采取以下方法降温。
1)刮痧:可在肘窝/腘窝等部位自上而下采用泻法行刮痧疗法。
2)针刺放血:高热患儿取十宣/大椎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以泻热毒。
3)物理降温:立即松解衣裤,用30%~50%的酒精反复擦拭大动脉处,或用冰袋置于颈部两侧/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部位,交叉间歇进行,防止冻伤。
4)大便秘结者,可采用开塞露或中药灌肠通便退热。
2. 改善居住条件,注意通风。室内安装空调,或者易地避暑。患儿饮食宜清淡,注意营养物质补充,少喝白开水,可用西瓜汁、金银花露等代替,或以红枣、乌梅煎汤代茶饮。
3. 药膳食疗,以达预防之功。
1)百合绿豆汤:绿豆30g,鲜百合50g,冰糖适量。具有清热解暑、养心安神之功。
2)清凉绿豆粥:绿豆30g,粳米50g,碎薄荷3g。有清暑解表、退热养胃的作用。
3)清暑益气粥:西洋参1g,麦门冬6g,石斛6g,知母6g,粳米30g,冰糖适量。有清暑益气、生津止渴的功效。
谭淑文 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茂名市中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茂名市“三八红旗手”。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儿科疾病。是茂名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秘书长、茂名市妇幼保健学会儿科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儿科急救与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等。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1项,茂名市科研项目10余项,深受广大小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和信赖。
主办: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茂名市信息中心
内容及技术支持: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05085994号-1
主办: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茂名市信息中心
内容及技术支持: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05085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