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八届人大七次会议文件(20)
茂名市茂南区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茂名市茂南区财政局局长 吴云波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茂名市茂南区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向大会报告,请予审议。
“十二五”期间,区政府及财政部门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十八大精神,深化财政改革,抢抓发展机遇,强化监督管理,积极培植税源,服务经济转型,稳步提高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民生保障,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财政整体实力大幅提升。2011-201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4.4%,其中2015年完成199651万元,比2010年增收111397万元,增长126.2%。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其中2015年完成58941万元,比2010年增收25376万元,增长75.6%。全区财政总支出年均增长12.9%,其中2015年完成186664万元,比2010年增支99269万元,增长113.6%。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年均增长8%,其中2015年完成183812万元,比2010年增支97213万元,增长112.3%。二是支持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争取各级企业发展、技术升级改造、贷款贴息等资金1652万元,投入7463万元支持“三园一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镇级特色工业小园区,投入4300万元加快兴和商业广场、特种蜡后续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计星物流广场、环市西路等物流园区建设,推动水产品、高岭土、建材、石化等产业发展。三是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11-2015年全区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4.9%,2015年支出136974万元,比2010年增支79090万元,增长136.6%。其中投入80000万元开展创建教育强区,新增学校用地面积18.4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及维修校舍3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运动场166个,新搬迁中小学校4所,全区9个镇(开发试验区)通过了省督导验收,我区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区”称号。四是强农惠民得到有力保障。兑付种粮补贴11668万元、下乡家电和摩托车补贴10406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558万元,发放五保、低保、孤儿、优抚对象等补贴31970万元。争取“一事一议”奖补资金7626万元,投入12393万元开展“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城乡清洁工程”建设,投入6453.1万元开展扶贫开发和救灾复产,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7603.2万元。五是财政管理改革卓有成效。推进镇级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统一单位津贴补贴标准。改革公务消费支付方式,全区使用公务卡支付1496万元。完成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改造升级,通过系统划拨资金841315万元。实现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上线,通过系统入库收入39164万元。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清理区直单位公务用车221辆。六是财政监督逐步完善规范。全区单位“三公”经费支出10590万元,减支1514万元,年均减幅10.8%。监管政府采购总金额34297万元,节约资金2083万元,节约率6.1%。审核项目预、结算资金197658万元,审减金额18002万元,审减率9.1%。对18361.7万元专项资金开展了绩效评价,清理农村“三资”货币资金17292万元、资产原值51598万元。对全区单位1148间办公用房开展清理整改,检查使用面积30381平方米,清理整改面积1332平方米。
一、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区政府及财政部门坚持依法理财,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收入质量和支出绩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财政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一)全区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财政总收入完成199651万元,比上年(下同)增收22796万元,增长1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941万元,减收10948万元,减幅15.7%。财政总支出完成186664万元,增支10174万元,增长5.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83812万元,增支10434万元,增长6%。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结余12987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941万元,减收10948万元,减幅15.7%,完成预算任务的86.9%。税收收入完成43277万元,减收1597万元,减幅3.6%,完成预算任务的83.1%,其中国税收入完成11796万元,增收714万元,增长6.4%,完成预算任务的85.2%;地税收入完成31481万元,减收2311万元,减幅6.8%,完成预算任务的82.4%。非税收入完成15664万元,减收9351万元,减幅37.4%,完成预算任务的99.7%。
(三)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83812万元,增支16724万元,增长10%,完成预算任务的153.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915万元,减支1270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4187万元,增支2210万元;教育支出42906万元,增支516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29万元,减支8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03万元,减支21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806万元,增支307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3229万元,增支8444万元;环境保护支出950万元,减支15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350万元,增支873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6201万元,增支9748万元;交通运输支出56万元,减支30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685万元,增支285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120万元,增支750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700万元,减支5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873万元,增支187万元;其他支出302万元,减支725万元。
(四)全区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9962万元,减支1670万元,减幅2.7%,其中区级收入完成2861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15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1196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3323万元,减支16852万元,减幅41.9%。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结余36639万元。
二、2015年财政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15年区政府及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保和谐,全力抓收入,严格控支出,有力促进了全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全力以赴抓好财政收入。完善财政收入征管机制,及时下达税费征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单位和个人,充分调动各镇(街道、开发试验区)和各征管部门的积极性。加强财税联动,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税收征收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对主体税种、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税收情况的监控,及时掌握区、镇两级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做到抓大不放小,不断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健全非税收入收缴办法,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全面清理和追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实现国有土地出让收入15799万元(其中补缴土地价款4808万元)。
(二)加大力度推进融资工作。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加大融资工作力度,加快国有资产整合重组,做实壮大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三园一城”建设资金瓶颈问题。重点推进西城片区建设项目融资工作,将项目分3个项目包(土地储备项目包、道路建设项目包、西城片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一期>包)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融资18亿元。目前,我区已注册成立3家国有企业作为承贷主体,完成了各融资项目的规划、报建、环评等手续,并向融资银行提交了项目可研性报告等资料,待批复后即可将资金用于各项目开发建设。
(三)加大投入推动经济发展。认真研究上级扶持政策,加强与上级政府及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支持。投入2582万元推进园区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三园一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扩容提质,促进茂南电子商务园建成投入使用和企业进驻入园,投入4300万元加快兴和商业广场、五洲广场、区污水处理厂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完善科学生产长效机制,投入节能减排、治污保洁、农村环保等扶持企业发展资金4483万元,力促企业自主创新,加快技术改造,优化工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四)全面落实惠民惠农政策。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财政支农资金31562万元,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878万元,支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投入1333万元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进程,投入1377万元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468万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投入1461.7万元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发放良种补贴454万元、种粮直补11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607万元、燃油价格补贴45万元、生猪屠宰无害化补贴资金58.6万元。
(五)大力支持发展社会事业。投入36500万元支持第二批5个镇通过了省教育创强督导验收,我区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区”称号。投入302万元加强卫生医疗基础建设,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支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偿金24310万元、医疗救助资金695万元。投入201万元化解各类信访纠纷,投入179万元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投入524万元落实征兵经费、退役安置补助等政策。投入589万元支持就业创业,投入500万元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放五保、低保、优抚对象、孤儿、老人等资金8272万元,投入100万元加快区福利中心建设。
(六)发挥职能加强财政管理。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全区单位“三公”经费支出1272万元,减支84万元,减幅6.2%。清理区直单位公务用车221辆,清理整改办公用房使用面积1332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建成1个区级和9个镇级农村财务监管平台,对6554.1万元惠农资金使用情况开展检查。监管政府采购金额11066万元,节约资金554万元,节约率5%。审核投资项目预、结算资金56120万元,审减金额5844万元,审减率10.6%。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监控平台划拨资金156633万元,全区预算单位使用公务卡支付646万元。
各位代表,2015年我区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因素影响,财政持续增收压力较大,财政总量偏小,人均财力偏低;二是城镇扩容提质、重点项目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预算编制、执行管理、绩效评价的要求更加全面细化,财政管理改革步伐还需加快;四是发展资金瓶颈问题有待解决,融资工作力度还需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仍需深入探索;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要求,坚持“零基预算、促进发展、保障民生、加强监管”的原则,做好“生财、聚财、用财”文章;着力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强化财政收入征管,提高收入增长质量,壮大财政整体实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行政成本,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确保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一)2016年财政总收入安排。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185873万元,主要收入项目如下: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比2015年实绩增长12%进行安排,全年安排66013万元。其中:
(1)国税收入以2015年实绩为基数,按12%增幅作为2016年任务数,全年安排13211万元;
(2)地税收入以2015年实绩为基数,按12%增幅作为2016年任务数,全年安排35259万元;
(3)非税收入以2015年实绩为基数,按12%增幅作为2016年任务数,全年安排17543万元。
2.转移性收入以2015年省、市对我区的补助款(剔除专项资金)预测数为基数进行安排,全年安排32614万元。其中:
(1)上级税收返还4469万元;
(2)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486万元;
(3)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962万元;
(4)农村税费改革补助收入1891万元;
(5)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9770万元;
(6)缓急县乡财政困难补助收入860万元;
(7)固定数额补助收入1037万元;
(8)结算补助收入438万元;
(9)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收入2967万元;
(10)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5684万元;
(11)一般预算上年结余收入50万元。
3.土地出让收益调入及基础设施配套预计收入87246万元。
(二)2016年财政总支出安排。财政总支出计划安排185873万元,重点保障各项民生支出,2016年全区各项民生支出安排120912万元,占全区财政支出总额的65.05%,比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2016年主要支出项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41826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22.5%,用于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确保政治稳定;
2.公共安全支出安排10556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5.68%,用于确保政法部门充分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治安安全;
3.教育支出安排48462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26.07%,用于确保全区教师工资发放和改善学校办学教学条件;
4.科学技术支出安排377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581万元,用于全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安排42116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22.66%,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构建稳定和谐社会;
7.医疗卫生支出安排12570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6.76 %,用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
8.节能环保支出106万元,用于全区空气、水体等污染治理,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改善城乡自然环境;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安排7357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3.96%,用于各镇(街道、开发试验区)的城乡清洁工程保障、市政维护、环境综合整治和圩镇街道改造等,加大对“三园一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全区经济发展潜力;
10.农林水事务支出安排9340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5.03%,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畜牧业生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及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1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安排562万元,用于安全生产监管、国有资产监管等事务支出;
1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安排991万元,用于发展商品流通;
13.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安排1220万元,用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和气象监测服务;
14.粮食物资储备事务支出安排900万元,用于保障粮食事业发展;
15.预备费安排3000万元,用于安排紧急支出和其他不可预见的各项新增支出;
16.其他支出安排859万元,主要用于武装部经费、预备役经费、兵役征集经费等支出,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
17.上解省市支出5046万元;
(三)2016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安排。由于我区政府性基金总体规模较小,且以上级补助收支项目(即专项资金)为主,不确定因素较多。在编制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时,主要以区级土地出让收入和支出为基础进行编制,在实际执行时可能会有较大的调整。政府性基金收支项目的预算调整情况,由政府在预算执行年度中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20800万元(未含上级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支出计划安排6000万元,结余14800万元。
1.政府性基金主要收入项目。
(1) 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2000万元;
(2)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安排4000万元;
(3)政府性基金上年结余收入安排148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主要支出项目。
(1)城乡社区事务安排支出6000万元。
四、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主动适应新常态,落实新举措,深入推进改革,提高管理效益,提升财政质量,确保完成各项财政工作目标任务。
(一) 加快融资步伐,打造活力财政。合理利用各种融资工具,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加快完成西城片区建设项目融资工作,落实贷款抵押物及注册资金,组建茂名市茂南区城建和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完善各融资项目的手续资料,确保18亿元融资项目获得通过。强化对融资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防控资金使用风险,确保所融资金用于项目开发建设,尽快形成税收反哺我区经济。
(二) 推动转型升级,打造发展财政。积极整合项目,准确编报,精心包装,力争更多资金和项目落户我区。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银行、担保公司和企业无缝对接,统筹安排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贴息、全民创业、扶持企业等资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高端商贸、仓储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进高山物流园、兴和商业广场、五洲广场、茂南电子商务园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项目建设。加快城镇“三旧”改造,整合盘活土地资源,推动城镇提质发展。
(三)提高收入质量,打造实力财政。围绕财税收入目标,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实行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收入均衡入库和目标完成。加强对税费重点行业企业和征管薄弱领域的稽查,重点清查房地产、建筑安装、高岭土加工、石油化工等行业。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完善税源信息系统,发挥财税联席会议的作用,坚持及时会办、每周例会等制度,形成征管合力,做到应收尽收,提高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发展壮大我区财政实力。
(四)优化支出结构,打造民生财政。加强惠农资金管理,确保各项涉农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推动农业合作化、产业化,建设一批具有农业生产、生态、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快电影放映、体育健身、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推进环境整治,加快公路、桥梁和安全饮水建设。完成教育创均工作,强化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五)强化财政监督,打造法治财政。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推动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实行“总量控制、审批管理”,有效防控债务风险。强化对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使用进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土地收益、报建规费、罚没收入等收入实施重点稽查,确保财政收入不流失。完善政府采购监管制度,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做到公开透明、节约资金。
(六)深化管理改革,打造绩效财政。实行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强化预算执行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提高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改革投资项目评审制度,以招投标形式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工程造价资质的企业参与评审,强化预算控制和过程控制,加强现场查看,加大材料价格监管力度,提高评审的效率和质量,有效节约财政资金。
各位代表,2016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我区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实力茂南、活力茂南、幸福茂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茂南区八届人大七次会议秘书处 2016年1月21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