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八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23)
茂名市茂南区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茂名市茂南区财政局局长 杨康权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茂名市茂南区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向大会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及财政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攻坚克难抓收入,深化改革保重点,优化结构惠民生,统筹城乡促发展,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有力保障了各项支出。
(一)全区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财政总收入完成171366万元,比上年(下同)增收8714万元,增长5.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889万元,增收2491万元,增长3.7%。财政总支出完成171193万元,增支11215万元,增长7.0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67088万元,增支13037万元,增长8.46%。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结余173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889万元,增收2491万元,增长3.7%,完成预算任务的90.17%。税收收入完成44874万元,减收2374万元,减幅5.02%,完成预算任务的82.59%,其中国税收入完成11082万元,增收2821万元,增长34.15%,完成预算任务的116.65%;地税收入完成33792万元,减收5195万元,减幅13.32%,完成预算任务的75.37%。非税收入完成25015万元,增收4865万元,增幅24.14%,完成预算任务的107.95%。
(三)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67088万元,增支13037万元,增长8.46%,完成预算任务的135.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1615万元,增支710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1977万元,减支1219万元;教育支出37739万元,增支253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15万元,增支21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14万元,增支26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732万元,增支178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4785万元,增支4803万元;环境保护支出1106万元,增支17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77万元,增支766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6453万元,增支477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86万元,增支45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90万元,减支469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70万元,减支1726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756万元,减支675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686万元,增支64万元;其他支出1027万元,增支489万元。
(四)全区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5097万元,增收22160万元,增长67.28%,其中区级收入完成3083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35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490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0865万元,增支12836万元,增长71.2%。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结余24232万元。
二、2014年财政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14年区政府及财政部门依法生财、科学聚财、节俭用财、高效理财、规范管财,全力打造发展型、民生型、服务型财政,促进了全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服务发展,支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投入4864万元支持“三园一城”和镇级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区经济发展。投入3326万元支持计星广场、站前路、环市西路等物流项目建设,推动石化、水果加工、高岭土深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投入730万元加快兴和商业广场、特种蜡后续加工、石化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投入80万元开发百里生态景观长廊、鳌头古镇、青年湖、灵惠寺等旅游资源,培育文化特色品牌。争取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创业扶持、企业贷款贴息、农超对接等项目补助资金1653万元,投入103万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改造。落实小额贷款风险补偿资金52万元,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发放涉农贷款10428万元,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政府奖励资金167万元,发动外出乡贤回乡创办实体经济。
(二)严征细管,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层层分解落实税收任务和征管责任,紧扣税收入库情况,深入调研房地产、建筑安装、汽车销售、饲料生产、高岭土加工等行业企业的纳税情况,准确把握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收入变化动向,每月分析汇报,研判收入形势,挖掘增收潜力。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工作调度,分产业、行业、税种、镇(街道、开发试验区)开展集中促收行动,严厉打击“跑、冒、滴、漏”税收等违法活动,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加强检查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强化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征管,落实上线管理系统执法收费,全面清理财政票据,实现以票管费、以票促收,及时追缴未入库非税收入。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889万元,增收2491万元。
(三)注重民生,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发放种粮、农机、生猪等涉农补贴资金2924万元,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950万元,投入1408万元修复加固病险水库,投入3553万元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投入8650万元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投入6568万元支持第一批4个镇(开发试验区)通过教育创强省级验收,确保市五中按时竣工使用。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投入2157万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1520万元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放低保、老龄、孤儿、优抚、救灾救济等补贴资金6043万元,投入214万元开展劳动就业培训,支出21235万元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投入5830万元提高城乡基础养老补贴标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落实计生奖励扶助资金861万元,安排331.4万元保障基层组织运转,支持311万元完善治安防控系统和化解信访纠纷,投入497万元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
(四)加强监督,财政监管水平全面提高。开展资产清查登记,对闲置房产、土地和经营性资产实行公开拍卖或招租,实现资产收益533万元。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建立流程规范、权责明确、效益良好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监督采购总额4562万元,节约资金305万元,节约率6.7%。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审核项目预结算资金37839万元,审减资金3837万元,审减率10%。开展“三公”经费和治理“小金库”自查自纠,全区单位自查率100%,其中检查重点单位“三公”经费1249.5万元。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纠正违规金额13.6万元。举办镇级财政改革、财政支农政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共6期,培训人员1500人次。加快农村财务监管平台建设,推进村级财务公开,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村(居)委231个、资产85464万元。
(五)注重效益,财政管理改革纵深推进。深入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将预算绩效管理前移至部门预算审核关口,实现部门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编制同步进行。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财政专户管理,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清理撤销归并财政专户4个,通过支付监控平台划拨财政资金139162万元。健全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评估机制,清理政府性债务5882万元,政府债务得到有效控制,债务风险降到近年最低。统一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津贴补贴标准,防止发生滥发津贴补贴或变相发放现金、实物、购物卡等现象。改革公务消费支付方式,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全区预算单位使用公务卡消费474万元。对1406.9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加强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2014年我区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财税增长乏力,收入规模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建设资金需求日益扩大,民生刚性支出增长过快,支出需求与财力保障矛盾突出;历史遗留债务较多,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偿债压力较大,财政风险加大;财政改革有待深入,财政监管仍需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还需提高,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财政改革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三、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综合预算、零基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力保运转、惠民生、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强化收入征管,提高收入质量,增加可用财力,增强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公共优先,力求均衡,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加强财政监管,提升预算绩效,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一)2015年财政总收入安排。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176957万元,主要收入项目如下: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比2014年实绩增长24%进行安排。其中:
(1)国税收入以2014年实绩为基数,按25%增幅作为2015年任务数,全年安排13853万元;
(2)地税收入以2014年实绩为基数,按18%增幅作为2015年任务数,全年安排38223万元;
(3)非税收入以2014年实绩为基数,按20%增幅作为2015年任务数,全年安排15718万元。
2.转移性收入以2014年省、市对我区的补助款(剔除专项资金)预测数为基数进行安排。其中:
(1)上级税收返还4469万元;
(2)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700万元;
(3)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962万元;
(4)农村税费改革补助收入1891万元;
(5)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5123万元;
(6)教育转移支付收入2967万元;
(7)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560万元;
(8)税收增收市体制分成收入2446万元;
(9)公共预算上年净结余收入50万元;
(10)土地出让收益调入及基础设施配套预计收入82994万元。
(二)2015年财政总支出安排。财政总支出计划安排176957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25313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14.3%,用于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确保政治稳定;
2.公共安全支出安排8852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5%,用于确保政法部门充分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治安安全;
3.教育支出安排35999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20.34%,用于确保全区教师工资发放和改善学校办学教学条件;
4.科学技术支出安排311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498万元,用于全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安排18808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10.63%,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构建稳定和谐社会;
7.医疗卫生支出安排10776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6.09%,用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
8.节能环保支出805万元,用于全区空气、水体等污染治理,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改善城乡自然环境;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安排8227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4.65%,用于各镇(街道、开发试验区)的市政维护、环境综合整治、圩镇街道改造等,加大对“三园一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全区经济发展潜力;
10.农林水事务支出安排5190万元,占全年预算安排的2.93%,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畜牧业生产及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1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安排356万元,用于安全生产监管、国有资产监管等事务支出;
1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安排1051万元,用于发展商品流通;
13.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安排1392万元,用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和气象监测服务;
14.粮食物资储备事务支出安排611万元,用于保障粮食事业发展;
15.预备费安排40178万元,其中:预留车改经费7776万元,预留调整工资改革资金11664万元,预留公务员养老改革资金20738万元;
16.其他支出安排267万元,主要用于武装部经费、预备役经费、兵役征集经费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各项支出,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
17.上解省市支出5045万元;
18.上年应支未支款5203万元;
19.上级财政抵扣转移支付偿还周转借款8072万元。
(三)2015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安排。由于我区政府性基金总体规模较小,且以上级补助收支项目(即专项资金)为主,不确定因素较多。在编制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时,主要以区级土地出让收入和支出为基础进行编制,在实际执行时可能会有较大的调整。政府性基金收支项目的预算调整情况,由政府在预算执行年度中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26030万元(未含上级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支出计划安排2620万元,结余23410万元。
1.政府性基金主要收入项目。
(1)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安排178万元;
(2)地方教育附加收入安排800万元;
(3)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安排820万元;
(4)政府性基金上年结余收入安排24232万元。
2.政府性基金主要支出项目。
(1)地方教育附加安排支出800万元;
(2)城乡社区事务安排支出1820万元。
四、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为确保完成2015年财政各项目标任务,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创新生财,推动结构调整促发展。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杠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新兴产业、高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水产品、建材、粮食等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现代服务等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支持“三园一城”和镇级工业小区发展壮大,发挥园区承载项目、吸纳投资、增加税收的作用,加快兴和商业广场、18万吨/年润滑油联合装置、10万吨/年润滑油再生利用、20万吨/年环保润滑油精制等项目建设。
(二)依法聚财,强化收入征管增实力。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动向,加强预算执行分折,注意收入增减变化,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健全税收征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财税库银协调机制,强化对各镇(街道、开发试验区)财税工作考核管理,形成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税收征收,抓好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契税等税种征管,强化税收稽查,堵塞征管漏洞,做到应收尽收,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加大对土地出让收入的征收力度,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入库。
(三)精细用财,优化支出结构惠民生。压缩一般性开支,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集中财力向农村、基层、困难群众、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倾斜,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各项惠民惠农财政奖补政策,整合“三农”资金推进农村道路、饮水安全、水利灌溉等项目建设。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建设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成教育创强工作,加快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规划建设、卫生清洁、环境治理、土地整治和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建设幸福茂南。
(四)科学理财,全面深化改革提绩效。完善镇级财政体制,规范镇级财政管理,提升镇村理财水平。改革预算编制办法,实施财政零基预算,增强政府财政预算的科学性。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深入推进公务卡改革,完善政府采购监管信息平台,加强政府投资评审工作。对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支农惠农等资金开展绩效评价,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强化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绩效。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合理控制融资规模,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建立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度,对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等依法进行公开,竭力打造“阳光财政”。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振奋人心,崇高使命催人奋进。2015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奋发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力的举措,坚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实力茂南、活力茂南、幸福茂南”作出更大的贡献!
茂南区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秘书处 2015年2月2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