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3月15日,由茂名市非遗保护中心指导,燕山生态民俗园理事会(燕山吴氏理事会)、吴廷瑜非遗保护工作室主办的2025茂名燕山扶提崇德习俗非遗文化节在燕山生态民俗园举行。此次活动以“传承非遗文脉·弘扬家国情怀”为鲜明主题,借助沉浸式文化体验与创新性实践,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扶提崇德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成功吸引数万名民众与游客共赴这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非遗活态展演文化盛宴启幕
文化节现场,亮点纷呈。来自燕山播迁地高州石板贺村的市级非遗花灯首次集体惊艳亮相,那一道道璀璨光影,仿佛在缓缓勾勒出吴氏迁徙的悠久历史脉络。百狮汇演与武术精英的精彩同台竞技,将传统武德精神展现得酣畅淋漓,现场喝彩声此起彼伏。在书画雅集活动中,20余位岭南知名书画家齐聚一堂,挥毫泼墨,以“扶提家训”为创作主题,巧妙地将书法艺术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尽显艺术魅力。
茂名燕山扶提崇德习俗于2023年8月被茂南区政府部门批准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茂名市政协第八第九届常委、提案法制委原主任、燕山习俗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康松介绍,近年来,燕山文物及非遗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为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节始终秉持听党话、跟党走的理念,积极宣传政府的中心工作,如宣传“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同时,传承吴廷瑜家训,并将其与茂名的“好心精神”深度融合,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为茂名的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持续赋能。
岭南文化专家廖君对此次文化节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该文化节巧妙地实现了中原文化与高凉文化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传承了耕读传家这一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扶提文化所蕴含的“崇德”理念难能可贵,这是对中华优秀品德的有力传承,与本地的好心文化、好心精神高度契合,是一笔极为珍贵的非遗文化财富。
家教家风建设注入时代内涵
本届文化节创新性地将家教家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活动期间举办的“扶提家训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扶持培国脉,提拔保民心”的核心精神展开深入研讨,提出将家训智慧融入现代家庭教育的实践路径。同时,主办方组织宣讲团深入高山黄竹吴氏村庄,开展“中华优秀家教家风”专题讲座,吸引300余名村民参与。活动现场,茂南区关工委现场授予燕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进一步强化了燕山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此外,通过“非遗传承人领诵家训”以及一系列奖项的颁发,包括27个优秀学子奖、2个为国立功军警奖、5个保护燕山非遗模范村庄与优秀村庄奖、14个燕山吴氏杰出孝贤奖、1个燕山吴氏特别杰出孝贤奖、1个燕山吴氏首席杰出孝贤奖、1个燕山非遗保护功勋人物奖等,成功构建起一套全面且完善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非遗传承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茂名市“百千万工程”的文化实践项目,本届文化节通过“非遗+文旅”模式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据活动负责人介绍,燕山吴氏后裔捐资建成的项目有:吴廷瑜家训馆、燕山扶提好心广场,燕山扶提崇德习俗非遗博览馆等文化地标,形成“一馆一园一基地”的传承格局。今年特别设立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区”,集中展示了吴氏宗亲在非遗产品开发、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创新成果。燕山理事会表示,文化节通过“三个结合”,即把祭祖仪式与非遗展演相结合、将至德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家训传承与茂名“好心精神”相结合,成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展望未来,将持续深入推进非遗的活化利用,借助数字化保护、青少年研学等多种方式,让扶提崇德文化成为茂名乡村振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
通讯员 黄林明 邱秋梅 吴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