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南区鳌头镇文蓬村,连片的茭白田碧波荡漾,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分拣、包装新鲜茭白,一派丰收景象。近年来,文蓬村立足资源禀赋,以茭白种植为核心,通过科技赋能、政策扶持、模式创新,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增效、村民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规模化种植夯实产业根基
文蓬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土壤与水源条件,建成230亩连片茭白种植基地,采用单季品种,通过集中连片管理提升品质与效率。基地紧邻育秧中心,灌溉水源取自天然河流,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2024年,全村茭白总产量达69万斤,亩产突破3000斤,以6元/斤的市场均价计算,亩均产值达1.8万元,总产值超414万元。
降本增效实现“亩均论英雄”
文蓬村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提升盈利能力。每亩种植成本包括种苗1800元、肥料1000元、人工5000元等。扣除成本后,亩均纯收入达8000元,净利润率超44%。市场销售方面,文蓬茭白通过农贸市场直供、电商平台推广等渠道,覆盖安徽、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形成稳定的订单网络,有效规避滞销风险。
科技赋能激活产业新动能
文蓬村积极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一是调用无人机施肥。精准控制施肥量,减少浪费并降低人工成本。二是使用冷库保鲜技术。延长茭白保鲜期,错峰销售提升附加值。此外,合作社创新“茭白-水稻轮作”模式,既改善土壤结构,又实现“一田双收”,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率。
联农带农共绘“致富图景”
文蓬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双路径带动村民增收。一是土地流转产生收益。村民将土地流转至村委会,村委会转租合作社,合作社分包种植大户,形成“三级联动”利益共享机制。二是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基地长期雇佣本地劳动力30人,日薪150元,带动村民增收。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文蓬村以茭白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未来,文蓬村将继续深化“合作社+农户+科技”模式,打造茂南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鳌头镇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文蓬样本”。
记者 欧梦霞 通讯员 李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