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山大学与信宜市共同成立中山大学-信宜水环境治理中心以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连鹏教授团队为信宜市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常态化派出硕博研究生在信宜驻点工作,构建“政府-高校”合作治水的创新格局,强化顶层统筹、校地协同设计,谋划信宜治水工作方向。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信宜实践的现实需求,团队针对污染溯源模型建立、水土流失预警溯源、县域水环境治理模式构建等关键问题,安排多名硕博研究生专题攻关研究,打通“现场实践-提炼问题-科学研究-优化实践”的产学研闭环回路。
校地共同打造了全省首个县域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通过22个水质监测站、20个水质净化厂进出水监测站等构建立体监测网络。其中,创新设立18个镇交界监测断面,实时掌握镇街水质状况,压实治水主体责任。利用无人船、排水管网水力模型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方法开展污染溯源、预测预警,应用图像识别模型实现水土流失告警,首创县域智慧治水路径。2023年,平台获评“广东省十佳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
2024年,广东“青年实干家计划”启动实施。团队驻点硕博连读研究生徐一凡由中山大学团委选派任团信宜市委兼职副书记、信宜市“四水联治”办公室兼职副主任,深度参与县域治理,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治水参与度、支撑力。
三年来,中山大学环境学院工作团队深化构建县域智慧治水路径,不断创新探索技术路线,实现高垌桥国考断面、镇隆省考断面水质由Ⅴ类、劣Ⅴ类提升至Ⅲ类,其他三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共改善鉴江、罗定江流域河道及水体长度超过100公里,相关项目获评茂名市县域发展最满意的“生态环保”项目。
(信宜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