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近年来,电白区麻岗镇坑内村牢牢把握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发展机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培育,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党建引领为纲,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围绕“绿色康丽∙文旅融合”的发展定位,聚焦规划引领、特色产业、绿美建设、基层治理、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着力下好“五步棋”,由表及里、内外兼修,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不断提升典型村的层次和水平,推动典型村建设出新出彩。
下好“规划棋”描绘发展蓝图
坑内村又名康丽村。自入选“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名单以来,坑内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谋划,结合该村发展需求、地域特色、风貌资源,明确工作的具体方向和目标任务,着重写好“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规划文章。该村作为“多彩麻岗”的“绿色”代表,紧扣自身田园风光和生态特色,围绕“两核两轴四区”的整体规划,立足“绿色康丽∙文旅融合”的发展定位,对照创建标准逐一“过筛子”“亮底子”,摸清现状、找准短板、提出措施,绘就一张思路清晰的发展蓝图。
下好“产业棋”壮大集体经济
坑内村结合产业特色,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该村率先成立麻岗首家强村富民公司——茂名市贤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走出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有了这一新平台,该村充分利用2024年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奖补资金,建设香芋加工厂,打造香芋产业基地,以全产业链思维写好“香芋土特产”这篇文章。通过推行“村集体+公司+农户”联动模式,成功盘活250多亩土地连片种植香芋,推动香芋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逐步形成从种质收集保护、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繁育、种植、冷链仓储、深加工、销售一整套完整成熟的全产业链条,有效带动村民发展种养业,实现农民和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
下好“治理棋”促进乡风文明
坑内村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构建“红黑榜+积分制+村规民约”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如今,已实现智慧党建、文明家庭积分评议,信息公开、乡村随手拍、制度云喇叭等多种乡村治理功能掌上办,为大数据乡村治理注入科技动力。村民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热情也被拉动起来,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意识观念转变,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下好“绿美棋”提升乡村颜值
在乡村绿化建设中,坑内村全面摸排“四旁”五边”的绿化底数,广泛动员乡贤、党员群众等社会各界力量捐款出力,采用见缝插绿、立体植绿、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等多种创新方法,大力开展“绿美康丽”建设。在绿化管护方面,该村充分利用乡村保洁员的日常保洁巡逻工作,同步开展辖区绿化养护,有效整合乡村绿化管护队、保洁员、绿美生态建设志愿服务队多方力量,把握绿植生长关键时节,以科学细致的养护措施确保辖区的苗木茁壮成长,全面提高植树成活率。截至目前,该村已创建美丽庭院45户,组织开展“先锋林”“乡贤林”“喜事林”等主题义务植树活动13场次,动员1400人次参与绿美乡村建设,累计种植各类树木3000余株。
下好“文化棋”推动文旅融合
坑内村在深入发掘古南巴刘长卿文化、古驿道文化、水库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同时,投入资金70万元,建成高标准高档次“村BA活动广场”,“村BA广场”成为麻岗镇“村BA”赛事的主赛场,成功协助镇举办了二届“多彩麻岗杯”男子篮球联赛,吸引了2万多名篮球爱好者和群众到“村BA活动广场”打卡,直接带动赛场周围的夜市地摊经济,增加村民的收入,激活“篮球文化”,催生了“篮球经济”,实现“村赛事”带动“村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记者 柯小瑛 通讯员 刘绪良 杨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