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宝光街道聚焦“书记项目”,积极探索“党建+土地流转”机制,推动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本地的落实,发展“微”产业,汇聚乡村振兴大动能。目前,全街道18个行政村中均有土地流转。
交流不停歇,土地转起来。宝光街道党员干部通过召开土地流转政策交流会、进村入户等方式,用个人和集体两本经济帐,向群众细致解释流转土地使用权、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好处,动员农户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来,参与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长效增收。目前全街道18个行政村中均有土地流转,其中在八角山村有针对性地集约出具备强大生产潜力的带状连片可流转良田3270亩,建成丝苗米生产基地。程村村试点引导186户781人将土地全程托管给合作社进行专业化服务,辐射带动整个行政村托管服务面积1735亩。全街道建成超300亩现代农业基地3个,100亩以上种养基地45个。
土地不闲置,生产忙起来。宝光街道耕地面积2.92万亩,其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土地15个,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却存在冬天普遍不耕种的情况。宝光街道党工委与浙江茭白种植大户积极对接,在下汉和西垌村先后流转近600亩土地建立茭白产业基地,秋收后将农田交付给承包商开展茭白种植,承包商对田地进行翻耕施肥、耙平灌水后定植,清明前收成后再次翻耕土地还田于民。通过冬种期的整合租赁,既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有效破解了耕地冬天撂荒的问题,年收益高达800万元,带动4500人次务工,人均年增收达6000元。
平台不单一,品牌强起来。宝光街道党工委聚焦特色农业发展思路,通过整合涉农政策资金,承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支撑,指导各村级党组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和闲散资金,鼓励群众资源入股,以资生财,获得固定分红+收益分红。目前,已形成茶花、茭白、丝苗米、沃柑、释迦、阳光青提、木菠萝、百香果等农业产业,对接引入电商销售平台,做大做强宝光品牌,使特色产业品牌走出去,农民收入增起来。
宝光街道将不断健全产业链、完善基本要素,发展“微”产业,积极构建“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推动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通讯员张彦朱璋钰
主办: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茂名市信息中心
内容及技术支持: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05085994号-1
主办: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茂名市信息中心
内容及技术支持: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05085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