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春接受茂名市政府门户网站专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主题,与网民互动交流。茂名市政府门户网站、茂名网同步联动直播。
曾春表示,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全市以八大方面为着力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模式,涌现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今年成功申报了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732家,家庭农场4859家。
积极培育乡村多层次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分层次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30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实施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实行职称评定政策倾斜等。
涵育良好乡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立了新时代乡村文明讲习所,搭建乡村文化平台,开展“好心文化”进乡村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建成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52个,覆盖率达80.28%;全市共有全国、省、市和县各级文明村共833条。
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目前,全市累计有16336条自然村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占91.1%;6538条自然村已完成,占36.5%;初步实现了河长制、湖长制全覆盖等。全市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056家;先后10个镇被授予“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称号,19个村被授予“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称号。
实施“头雁工程”,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新一届村级“两委”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有1751个,达92.06%;选拔培养2778名候任村(社区)干部,选派1889名机关干部挂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实现了全覆盖。
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全市有14156条自然村实现村巷道硬底化;有12735条实现通自来水,占64.4%;有5349条实现雨污分流;有4075条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8205条建有小公园、文化活动场所。
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全市180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建立村民理事会,并制定了章程和村规民约。有1902个自然村和社区已被命名为茂名市“民主法治村(社区)”,846个自然村申报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示范点180个。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共享发展成果。全市派出驻村干部3366人、帮扶责任人32066人对1674条自然村进行精准帮扶,全市还建有特色产业扶贫基地460个。
访谈期间,曾春还就广大网民关心的如何辨别农药真假、我市已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及保费保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教育资助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与网民积极互动,详细解答了相关问题。
记者 陈敏
主办: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茂名市信息中心
内容及技术支持: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05085994号-1
主办: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茂名市信息中心
内容及技术支持: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05085994号-1